在山东某化工园区,值班员老张的监控屏幕突然弹出警报:红外画面显示储罐区有异常热源,可见光镜头同时捕捉到两个黑影翻越围墙。他启动双光热像仪的追踪模式,5分钟后安保人员在管廊架上抓获携带切割工具的可疑人员——这场未遂的破坏事件,被一台悬挂在15米高处的设备化解。
这正是防爆双光热像仪在全球工业安防市场占有率三年增长217%的缩影。当传统方案需要防爆摄像机+红外热像仪+云台三套独立系统时,双光设备以一体化设计重塑了安全逻辑。

双光谱防爆云台测温热像仪
一、三位一体的技术集成:为什么企业愿意买单?
1. 空间革命的胜利
某海上石油平台曾面临尴尬:
-
需安装4台防爆摄像机覆盖作业区
-
加装2台红外热像仪监测管道温度
-
配套云台、线缆、防爆箱挤占宝贵空间
改用双光热像仪后:
✅ 设备数量减少60%
✅ 布线成本降低45%
✅ 控制室界面从12屏缩减至4屏
2. 功能联动的质变
传统方案盲区:
-
普通摄像机夜间无法识别伪装者
-
红外热像仪不能看清人脸特征
-
温度报警与视频监控系统割裂
双光设备突破:
-
智能融合:可见光定位目标 + 红外确认热特征
-
双重取证:温度数据与高清画面同步存储
-
联动响应:温度超限时自动追踪热源移动轨迹
浙江某锂电池厂应用后,夜间入侵事件处置速度从30分钟压缩至8分钟。
二、被掩盖的成本真相:短期投入 vs 长期收益
全周期成本对比模型
成本类型 | 分体式方案 | 双光集成方案 |
---|---|---|
初期投入 | 需多设备采购 | 单机集成价高30% |
安装布线 | 复杂工程(占成本35%) | 简化部署(占成本15%) |
年维护费用 | 设备种类多,维护频次高 | 单一设备维护成本低 |
故障停产损失 | 系统兼容差,故障率高 | 稳定性提升80% |
人力需求 | 需3人轮班监控 | 1人可管理全系统 |
某石化基地实证:
改用双光系统三年后,综合成本降低41%,主要来自:
-
维护费用减少62%
-
故障停产损失下降78%
-
优化8个监控岗位人力
三、安全升级的生死命题:法规与事故的双重驱动
血写的标准
2022年《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》强制要求:
涉及可燃性气体的场所必须采用双光谱融合监控设备
该法规源于某LNG接收站事故:普通摄像机未发现泄漏白雾,红外设备虽检测到低温但无法定位,最终气体遇火花爆炸。
企业安全观的进化
调研显示:
-
79%的危化企业将“减少人工进入危险区”列为安防核心目标
-
64%的企业愿溢价30%采购多功能集成设备
“双光设备让中控室成为前线指挥部”——某石化安全总监如此评价。
四、技术外溢:从工业安全到城市管理的跨界革命
隧道安全的创新应用
某跨海隧道管理方发现:
-
普通摄像头无法穿透汽车尾气
-
红外设备看不清车牌信息
部署双光热像仪后:
-
红外通道监测刹车片过热车辆(>280℃报警)
-
可见光镜头自动识别车牌并推送预警
-
三年阻止12起潜在火灾事故
这种“测温-识别-追踪”的全流程防控,正在电网、燃气、交通等领域复制。